和美乡村建设的“儒村实践”
休宁县蓝田镇儒村村三棵树景区内,集装箱民宿、乡野村咖、河滩露营等令人耳目一新,打破了人们对乡村固有的印象。
短短几年间,因拥有三棵树龄在270多年的苦槠树而得名的三棵树景区火了,不少游客专程来此拍照打卡。2023年,儒村接待游客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4000万元,村集体经济实现经营收入80.9万元。今年上半年,儒村接待游客25万人次,同比增长20%,实现旅游总收入2000万元,同比增长25%。
位于世界名山黄山风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黄金旅游线上的儒村,如何从昔日的“被路过”逆袭成为“网红”打卡地,将“流量”变为“留量”,走出一条“微景区”变“微度假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8月6日,记者走进儒村寻找答案。
三景融合,主客共享尽欢颜
江苏无锡游客王光明带着家人自驾游,途中被三棵树景区的风景所吸引,干脆留了下来,坐在折叠椅上,捧一杯咖啡,听潺潺流水,看树影婆娑,在忙碌的时光缝隙中收获久违的闲趣与宁静。“路过这里,感觉风景、环境都不错,有山有水还有古廊桥,咖啡也好喝,就这么静静坐着也挺好。”王光明惬意地说。
儒村村是休宁县最北端的行政村,205国道、476省道穿境而过,距黄山风景区、宏村、西递、齐云山等著名景区车程均在30分钟以内。尽管集区位优势、自然生态优势于一身,但因业态单一,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这里都是被匆匆路过,留下来的人并不多。
被各大著名景区半包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儒村如何找准自己的坐标和赛道“突围”破局?因地制宜,创新探索,按照“政府引导、村企合作、村民参与”打法,推动农文商康旅深度融合,依托“山、水、田、园、居、茶、花、榧、林、径”10大空间优势,以“风景+场景+情景”三景融合为主线,布局“小而优”“小而美”业态类项目,打造全域旅游“景区村”,这是儒村给出的答案。
建设和美乡村,首先要缩小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基础设施“硬差距”、填补公共服务“软落差”。人居环境整治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儒村结合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围点攻坚”行动,完善观光步道、观景平台、停车场、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建成观光步道1200余米,绿化提升200平方米,打造“微景区”10余处,实现干净清爽、推门见景、出门入园的美丽风景;采用“五小”模式提升村庄“金边银角地”,通过改造、亮化、提升乡村“小美好”场景,打造能引起游客情感共振、提供情绪价值的吸引物;培育现代工业、中式庭院等风格的乡村美学民宿,吸引20余名人才携带资本下乡创意创新创业创造创富,通过魔宿厢居带动周边精品民宿发展,形成民宿产业集群,辐射带动蓝田镇民宿发展到36家,让更多游客留下来。
46个酷炫“集装箱”仿佛天外来客,坠入了徽州山水间。经过三年的建设,2019年,位于三棵树景区旁的魔宿厢居民宿对外营业。在这里,儿童乐园、书吧、茶室、泳池等设施一应俱全。民宿还以周边茶园、村庄、溪流为载体,开展研学、鹅卵石彩绘、草木扎染、陶艺等特色旅游体验活动,让游客品味自然,回归乡野。民宿主理人陈利萍利用其在文旅项目开发上积累的丰富经验,力促民宿多元化,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引得游客纷至沓来。2023年,民宿营业收入超300万元。“民宿的生长环境就应该在乡村,我们的第一批员工很多都是当地的村民,也带动了当地年轻人开办民宿。我们投资的是项目,但对他们来说是可以世代延续下去的产业。”在陈利萍的带动下,“94”后小伙李雄辞去了在宁波的工作回到家乡。去年10月,他将父母开办的农家乐改造升级为山语溪民宿。“今年初民宿正式营业,房价从两三百元至七八百元不等,还设有土特产专柜,生意还可以。村里像这样的精品民宿有27家,民宿主大部分都是本地人,其中年轻人占百分之七八十。”魔宿厢居的介入,逐渐让村民从根本上改变了对未来乡村旅游的认知,年轻人正成为推动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个民宿就是一个微旅游目的地。随着各类民宿业态的入驻,三棵树景区逐渐走入了大众视野,儒村“火”了。
整村运营,打造独特乡村IP
当前,随着乡村的快速发展和城乡融合的不断推进,乡村运营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新课题和高频词。
三棵树景区体量小、空间小,怎样从空间上拓展、从时间上延展、从产品上丰富,让路过的游客停下来,感受沉浸式体验?镇村干部一直在思考、探索,乡村运营,势在必行。
去年8月,儒村与黄山寻朴文旅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探索整村运营模式,共同编制《三棵树片区全域旅游策划》,系统梳理村庄内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及民房等资源40余处,通过资产出租、合作开发等方式,进行一体化打造提升。按照“运营先行、一事一议”合作思路,结合业态项目特点招募共建人,负责业态日常管理运营,目前已实施蓝田咖啡馆、河畔露营地等业态类项目,其中蓝田咖啡馆于今年“五一”建成运营,并迅速走红出圈,市民游客来景区打卡喝咖啡成为一种新时尚。
“根据儒村现状,我们首先引进了咖啡车,把利润直接分给村集体,带动他们增收,河畔俱乐部、磻村研学基地项目正在推进;另外,对村中停车场、道路以及沿河微景观进行改造提升,400米滨江路沿线安装了网红栏杆,‘日落街影’小场景正在打造,儒村市集也在筹备中。”黄山寻朴文旅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小河介绍。
陈利萍除了是民宿主理人,还被儒村聘为“乡村规划师”。在她看来,运营乡村是不断变化、相互成就的过程。她说:“形成独特的乡村IP,运营前置、策规统一是关键。未来,这里会打造包括农业观光、美食体验、露营、研学、产业园等在内的消费和体验场景,形成微度假区的闭环,最终实现乡村景区化、业态多元化、场景极致化,助力乡村‘自我造血’。”
村企合作铺就共富路。经过不断的思想碰撞、理念更新,通过多元消费场景留住“流量”之路逐渐清晰起来,蓝田镇党委书记陈智胜表示,“我们共同推出了以蓝田花猪为原型设计的IP形象‘小蓝’,推广以‘蓝田八大碗’为代表的蓝田家宴,去年举办了和美乡村森活节,反响不错,今年还要办第二季。”
乡村善治,和美共融促振兴
和美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近年来,儒村坚持党建引领,让信用变金,探索和美善治,持续深化“一约四会”制度,把村规民约的“自治”精神融合到乡村治理中,不断丰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创新开展“一献四捐”,发动党员、组长、乡贤、“五老”等群体带头示范,形成“党员带着群众干、群众跟着组织走”的良好氛围,累计收到村民意见建议40余条、捐款近2万元、捐地10余块、捐物80余件、捐工捐力200余人次,先后涌现出“中国好人”“好婆媳”等模范典型5户13人。相关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并入选第二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儒村大力实施“头雁”培育工程,发挥村内新黄山人、本土人才作用,激励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目前,50余名本村青年返乡创业,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产业20余家。
夜幕降临,村庄亮起来,璀璨的烟花照亮夜空,亮化的景观节点勾勒出乡村秀美的轮廓,村民们的笑声由远及近,儒村的夜愈发迷人。
和美之于乡村,在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于产业兴旺百姓富足,在于城乡互促共融发展。从“微景区”到“微度假区”,儒村一路探索,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首先要有风景底色,其次要有时代思维,还要抢抓大黄山建设机遇。目前,儒村正在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下一步,我们将深化村企合作,按照策划方案逐步落实,进一步拓展空间,完善设施,丰富业态,形成合力,给村民带来更大的收益,让主客共享这一片乡村新天地。”陈智胜总结儒村的蝶变,缘于一系列升级改造和创新探索,村子美了,游客多了,村民富了,这或许就是和美乡村应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