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区: 大力推行“乡村运营” 奋力实现“乡村振兴”
“把分散的、碎片化的资源整合起来,发挥市场主体、企业主体作用,政府引导、政企协同,以产业为抓手,打通乡村跟外部资源和市场的通道,实现资源变资产、变资本。”近日,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乡村干部在乡村运营试点中遇到的疑惑和不解,提升乡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黄山区邀请专家教授为全区130余名乡村干部专题授课。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区把创新乡村运营机制试点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抓手,从政策解读、业务培训、成效推广等方面入手,直指乡村运营的核心难题和困惑,努力打造乡村运营样本典范。
强化政策解读,提供指导借鉴。该区组织、农水、财政、人社、审计等部门,共同编制出台《强村公司运营管理工作手册》。《手册》分为流程图解、政策制度、问题答疑、特色案例4大部分,绘制出强村公司成立流程图、议事决策流程图、承揽建设工程项目实际操作流程图等17张流程图解,收录村办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挂牌若干政策规定、支持乡村振兴税费优惠政策清单100条等政策制度,对涉及乡村运营、经营范围等方面的56条疑难问题进行专门解读,同时从资产运营型、股份合作型、三产融合型等11条村级经济发展路径中选取24个典型案例供各地学习借鉴、推介参考。
重视业务培训,保障智力支撑。该区通过举办“乡村运营机制”创新试点工作实操培训班,围绕“乡村运营机制创新”项目顶层设计、乡村运营落地实操、两山银行建设经验分享、乡村创意运营、农产品电商与乡村运营等课题,采取集中培训、现场直播和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对“乡村运营机制”作了深入细致的解读,为该区创新推广“乡村运营机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理清思路、指明方向。同时,开展“乡村振兴+新文旅”人才开发培养项目实地调研,帮助乡村领导及运营管理人员掌握乡村品牌挖掘和运营,为各村梳理问题,提出建议,提高乡村建设能力水平。
加快成效推广,赋能乡村振兴。闲置房舍变身油茶加工基地、竹林间建起电商平台……近年来,该区仙源镇弦歌村、新华乡大保村等多个村落引入运营团队,通过盘活乡村资源、改变村容村貌、打造文旅经济项目等,对乡村进行市场化运营,有效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全区村集体经济实现快速增长,2021年村均经营性收入达68.9万元,进入全省区县十强。今年以来,该区加快乡村运营机制推广运用,截至目前,全区37个强村公司已承接实施乡村运营、农机大院、农业产业化项目41个,盘活农村闲置农房和宅基地14个、流转农民撂荒地500亩,为村集体创收近百万元,带动村民劳务性收入66.4万元。
“下一步,我区将推进乡村运营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指导建好用好乡村振兴公司、村级强村公司,鼓励乡镇在政策范围内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形成机制,探索政府引导,村集体、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实现路径,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向美丽乡村运营转变,确保全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村均70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的强村超35个,全面实现经营性收入‘村村超20万元、乡乡有强村’的发展目标,着力打造一批‘产业旺、治理优、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典范。”黄山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谢应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