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负责同志解读】市外办主任叶京云解读《黄山市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一、问:请问《黄山市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的起草背景是什么?
答:2020年4月,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中提出要整合全省经济、文旅、科技、教育、农业等领域对外交流优势资源,搭建开放性、多形式、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在五年左右时间内分期分批建立100个左右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助力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2020年12月,全省各地市共有26家单位被评选为第一批安徽省国际交流合作基地,我市祁门蛇伤研究所入选第一批国际交流合作基地。
为进一步整合我市各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特色和优势,促进“五外”联动及开放发展,市委外办拟在五年左右时间内分批建立100个左右全市国际交流合作基地。为充分发挥基地自身优势,加强探索创新,积极开展多形式、可持续的国际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在国际交流和开放合作方面的引领、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新阶段现代化新黄山建设,制定本办法。
二、问:请问《黄山市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的起草过程是什么?
答:2021年3月,我办参照《安徽省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皖外事委办﹝2020﹞13号),草拟了我市《黄山市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建设管理办法》。3月31日,已在全市外办主任会议上征求了各区县意见,修改完善后于4月14日发文征求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以及办法中的相关单位(共计14家)意见,4月27日共收到14家单位反馈意见,其中13家单位无意见,市体育局对基地认定范围提出了修改意见,我办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
三、问:请问《黄山市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1.管理办法共有七章十三条。办法中规定基地建设、管理和评审工作由市委外办牵头,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体育局等参加。
2.管理办法对认定范围进行了概括,主要有以下5个领域:文化旅游领域、科技教育领域、农业农村领域、经贸领域以及其他领域。
3.管理办法明确了基地基本条件:一是特色鲜明;二是对外交流基础扎实;三是运行规范;四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等。
4.市委外办会同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统筹政策和资源,支持基地建设,一是强化精准指导;二是拓展对外渠道;三是创新活动载体;四是支持人才培养;五是整合外事资源。
5.管理办法明确了申报程序和授牌,并联合相关部门定期对基地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实行动态管理。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外事科 方倩
联系电话:2355263
办公时间:8:00-12:00,14:30-17:30